7月初,特朗普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历史性协议”,宣称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远低于最初威胁的46%。 但越南企业很快发现,这份协议藏着致命陷阱——附加条款要求对经越南转运的“中国制造”商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而越南纺织业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电子产业60%的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更让越南憋屈的是,特朗普在最后关头将税率从谈判中的11%强行提高到20%,越方措手不及却无法公开抗议。
协议表面是关税让步,实则逼迫越南切断与中国供应链的联系。条款规定:越南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实施零关税,但必须接受美国对出口商品的核查权;若商品被认定含“中国转运”成分,立刻触发40%惩罚性关税。 然而,“转运”定义模糊,美国可随意解释——一颗中国螺丝钉、一匹中国布料都可能让整批货遭殃。
越南纺织厂老板陈如松算了一笔账:一吨中国棉纱成本比本土低30%,改用东南亚其他国家原料成本暴涨20%,若被征40%关税,利润直接清零。 可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只能硬吞苦果。
协议签署后,越南电子制造板块股价一度大涨7.2%,但狂欢很快破灭。 三星、苹果在越工厂虽免于46%关税,但40%的转运税逼其调整供应链。 英特尔直接放弃越南33亿美元扩建计划转投波兰,LG取消电池项目,奥地利半导体企业转赴马来西亚。
越南约98%企业是中小规模,仅0.001%参与全球供应链。 一家河内自行车配件厂主透露:美国订单要求“零中国零件”,但本土螺丝精度不达标,只能放弃订单裁员保命。 截至2025年3月,越南52%外资企业亏损,超1.83万家资不抵债;1600万亿越南盾外资撤离,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1.2万个楼盘烂尾。
越南北部工业园去年因停电损失14亿美元,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再现“断电潮”。 台资家具厂生产线停摆三天,日损失超百万。根源在于越南电力系统被外资把控:2006年修订《投资法》允许外资100%控股电力公司,但外资热衷炒地皮而非升级电网,导致发电量增速跟不上工厂扩张。
面对越南配合美国打压中国供应链,中方采取精准反击:加强越南农产品检疫,延长通关时间;稀土出口量同比骤降42%,多晶硅等光伏材料限供。 越南光伏产业80%原料依赖中国,多家工厂被迫减产。
越南副总理裴青山紧急向中国外长王毅表态“未接受美协议关键条款”,并请求83亿美元贷款修建中越铁路。 但中方仅回应六字:“我们看着办。 ”
越南南北派系矛盾因协议激化:北方派主张靠拢中国,南方派亲美。公安系统出身的苏林接任总书记后,强行提拔同乡梁三光为公安部长,引发常务副部长陈国祖派系反弹。权力内斗导致外资审批停滞,日本汽车厂投资案卡关半年。
同时,房地产崩盘引爆社会危机:美联储加息抽走热钱,开发商用瓷砖、水泥抵偿建筑工人工资,失业工人聚集胡志明市抗议。 2024年至今超2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天572家关门。
越南试图学竹子“柔韧生存”:一边对美国称“配合审查中国转运”,一边向中国求购铁路贷款。 但特朗普的变卦证明——所谓协议不过是张废纸:说好11%关税可随意改成20%,明天也可能变40%。
河内政策研究学者坦言:越南工具箱里只剩两样——廉价劳动力和政策优惠,但前者正被自动化取代,后者已被美国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