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比赛,从0胜2负到2胜0负,休斯顿火箭队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前两场,全队在常规时间里加起来才得了215分,输得没脾气。可扭头打接下来两场,场场得分超过137分,总分直接飙到276分。
上一次火箭打出这种进攻火力,还得翻日历到1973年。
答案就两个字:变阵。
赛季刚开始,主教练伊梅·乌多卡迷信双大个阵容,把史蒂文·亚当斯杵在首发,结果摆出了NBA历史上最高的首发五人组,也换来了0胜2负的开局。
然后,乌多卡想通了,把亚当斯拿下,换上了运动能力更强的乔什·奥科吉。
就这么一个调整,天翻地覆。
换上奥科吉,火箭两场狂砍276分,进攻效率直接干到联盟第一。整个进攻节奏和空间感,完全是两支球队。奥科吉在场上,跑起来了,球也传导起来了,其他人打得也舒服了。
但最有意思的是,主教练乌多卡嘴上还不认。
赢了猛龙之后,记者问他怎么看。乌多卡反倒夸起了那套输球的大个阵容。他说周三晚上能赢球,最后6分钟拉开比分靠的还是双内线。
“效果非常好,”乌多卡赛后这么说,“要么我们自己投,要么他们抢板补篮,要么传给外线。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这话听着就有点拧巴。明明是小阵容带来了历史性的进攻爆发,教练却偏要给大个子脸上贴金。
为什么?因为乌多卡有他的固执。
赛前他就解释过,他喜欢高个阵容,因为能抢进攻篮板。他管这个叫“转换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意思是把球权抢回来,对手就没法打快攻。
这话说得没错。亚当斯的进攻篮板确实是硬通货,打猛龙最后那会儿,正是他抢下的前场板,才有了凯文·杜兰特那两个要命的三分球。
可凡事都有两面。
亚当斯能抢板,但防守端也确实是个大漏勺。尤其当火箭摆出2-3联防时,亚当斯蹲在内线,外线就空了。打猛龙的上半场,人家就是抓着这一点,在外线投进了大把的空位三分,让火箭的篮板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一边是进攻便秘但能抢板,另一边是进攻如潮水但可能丢板。
乌多卡心里这杆秤,一直在摇摆。
他自己是个防守起家的教练,按理说应该更喜欢奥科吉这种能从一号位防到三号位的防守尖兵。但他又舍不得亚当斯在篮下的吨位和威慑力。
所以他怎么说?
“我对阵容的灵活调整一直都很坦诚。”乌多卡对着电台说得云淡风轻。
“我们喜欢大个阵容,但里德·谢泼德(Reed Sheppard)也会有机会。如果对方有两个很强的得分手,我们就上防守阵容,让奥科吉去跟一个,阿门·汤普森去跟另一个。”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全都要,我什么牌都能打。
说白了,乌多卡这是在下一盘大棋,用常规赛初期当试验田。
他根本没打算现在就定下一套阵容打到死。就像一支NFL球队在九月份,赛季还长,现在就是摸索、试错、寻找最佳组合的时候。
等到多里安·芬尼-史密斯这些人都齐整了,火箭的阵容变化只会更多。
所以,别再纠结火箭到底该打大还是打小了,乌多卡的答案很清楚:看人下菜碟。这支火箭最可怕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它根本就没有一套固定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