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负债2.4万亿、净资产负6000亿时,为何还能在危机爆发前夜豪掷438亿分红?香港法院一纸冻结令揭开了这场资本游戏的终极谜底:许家印家族通过财务造假虚增利润2140亿,再以分红名义将资金转移至海外。如今,清盘人正跨5国追讨60亿美元,这场万亿帝国的崩塌留下哪些血泪教训?
债务危机下的反常分红:一场蓄谋已久的资产腾挪
2020年至2021年,恒大商票逾期、债券违约的警报已响彻资本市场,却仍执意向股东发放高额分红。香港法院裁定这些分红违反三大铁律:董事违背信义义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关联交易未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恒大流动性危机爆发时,其有息负债达5718亿元,同期却向许家印等大股东派发分红约500亿港元。
这种"左手举债右手分红"的操作,实为掏空公司填补私人金库。清盘人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恒大净利润仅102亿元,分红金额却达当年净利润的4.3倍。更蹊跷的是,主要分红流向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鑫鑫公司等离岸实体。
财务造假与分红套现的闭环逻辑
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揭露了这场游戏的底层逻辑:恒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在2019-2020年虚增利润2140亿元,为分红制造虚假利润基础。其中2019年虚增收入2139亿元,占当期营收50%;2020年虚增收入3507亿元,占比78%。
这些"纸面利润"迅速转化为真金白银流向许家印家族。丁玉梅通过离岸架构接收分红后,在伦敦购置价值1.1亿英镑的豪宅,在温哥华持有价值3000万加元房产。2023年7月恒大债务集中到期前,许家印与丁玉梅完成"技术性离婚",被外界视为债务隔离操作。
清盘人追讨的资本暗战
香港清盘人已发起全球法律围剿:冻结丁玉梅5国资产(含伦敦豪宅、温哥华房产),追讨7名被告60亿美元分红。法律依据是《香港公司条例》第276条"不公平损害"条款,该条款专门惩治损害公司利益的股东行为。
前总裁夏海钧的套现路径同样典型:2021年8月债务危机期间减持恒大系股票套现1.16亿港元,其名下1.6亿港元香港豪宅近期折价7800万抛售。这些操作与财务造假期的分红发放形成完整套现链条。
万亿帝国崩塌的资本启示录
恒大模式的三重原罪已成商界反面教材:高杠杆扩张致负债2.4万亿、借壳深深房A的监管套利失败、股东利益优先于债权人(438亿分红vs 6000亿负资产)。对比万达果断出售资产降负债,碧桂园收缩战线保交付,恒大始终沉迷资本腾挪术。
香港清盘令首次实现跨境冻结内地企业家资产,标志着"造富神话"终需回归法治轨道。当最后一缕资本幻灭时,留给市场的警示远比400亿追讨金额更沉重:任何背离商业本质的扩张,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