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十多岁的张大爷在自家地里随手种了些冬瓜,没想到这几行冬瓜秧子像是被施了魔法,蹭蹭地长,一棵结上七八个,摘下来竟堆了整整五千斤。
老爷子站在院子里瞅着这座“冬瓜山”,心里直发愁:儿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年纪大腿脚又不方便,这么多瓜可咋办?
他跑了几家附近超市,人家都摆手说卖不动,“大爷,这瓜太大,咱得切开卖,您这一车我真吃不下”。
那些日子,张大爷看着满院的冬瓜,吃饭不香、睡觉不踏实,整天唉声叹气。
事情很快传到了胶州市区一家叫“鸽膳坊火锅”的老板匡德金耳朵里。
这位匡老板一向热心肠,一听说是八十多岁老人种的瓜滞销,立马坐不住了。
他撂下店里的事,开车直奔张大爷家。
一进门,匡德金也傻眼了——屋里屋外全是青皮大冬瓜,个个饱满结实,摞得比人还高。
老爷子站在瓜堆旁边,眉头皱得能夹住张纸。
匡德金的火锅店其实平时根本用不上这么多冬瓜,烫火锅谁点冬瓜啊?
可他看着大爷那愁容,二话没说就拍了板:“大爷您别急了,这些瓜我全包圆!”老爷子一听,脸上立马云开雾散,笑得跟朵向日葵似的:“真、真的啊?你这可帮了我大忙喽!”两人立马忙活起来,匡德金特意叫来两辆小货车,员工们一件件往车上搬冬瓜,足足装了两个钟头。
冬瓜运回火锅店,店员们都围过来看热闹,七嘴八舌问老板买这么多冬瓜干啥。
匡德金嘿嘿一笑:“咱们店用不上,可有人用得上啊!这些瓜统统免费送,送给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乡亲!”员工们一听都乐了,纷纷竖起大拇指:“咱老板真够意思!”
说干就干,匡德金马上联系了环卫部门,邀请环卫工人下班后过来领冬瓜。
他还灵机一动:这么热的天,环卫工人们天天在街上干活,光有瓜不够,还得喝水!
于是他又自掏腰包买来一大批矿泉水。
八月二十一号那天,“鸽膳坊”门口可热闹了,左边堆着青皮大冬瓜,右边摆着整箱矿泉水,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儿搞什么促销活动呢。
下午时分,环卫工人们陆陆续续过来,开始还不好意思上前,匡德金热情地招呼大家:“快来快来,别客气,天这么热,带个瓜回家炖汤喝!”一位大叔抱着十来斤重的大冬瓜,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晚上让老伴做个冬瓜排骨汤,美得很!”另一位大姐接过矿泉水,感慨地说:“我在好多地方干过环卫,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好的老板,真是太暖心了。”
附近的老人们也闻讯赶来,七十六岁的李大爷抱着冬瓜直念叨:“这瓜真好,晚上凉快,切半个拌个凉菜,舒坦!”大家你一个我一个,个个喜笑颜开。
那天下午,火锅店门口成了胶州最热闹的地方,两百多个环卫工人和老人不仅领到了清甜的冬瓜,还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清凉与关怀。
其实这事儿对匡德金来说不算新鲜,他早就习惯做好事。
之前他就在胶州的三里河公园和植物园摆了“爱心冰柜”,里面永远塞满矿泉水,过路的交警、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随便拿,从来不要钱。
他说这么热的天,大家在外头奔波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没必要大惊小怪。
那天晚上,很多胶州人家的餐桌上都飘起了冬瓜汤的清香。
而匡德金的火锅店照常热闹,羊肉飘香,辣锅翻滚。
只是偶尔有熟客问起:“老板,听说你今天干了件大好事?”他总是摆摆手笑一笑:“没啥,正好碰上了,应该的。”
有时候温暖一座城市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就是一个冬瓜、一瓶水,再加上一份愿意“管闲事”的热心肠。
这样的故事就像夏日里的一碗绿豆汤,平常却最是解暑暖心。
青岛的夏天海风依旧湿润,而比海风更抚慰人的,是这些藏在街巷角落里的真情实意。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