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24 22:31 点击次数:68

中美荷三国角逐激烈:147亿财产被封锁,荷兰强夺安世半导体

文章 昕昕

前言

到2025年9月底,荷兰突然出手,一场“突击行动”把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价值147亿的核心资产给冻结了,连全球30个相关公司也未能幸免。最终,竟然通过法院裁决,把中方的控股权给架空了。

《金融时报》都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地缘政治和商业阴谋混在一起的“大事件”,比剧情还精彩!

荷兰“劫胡”

先来瞧瞧这事儿的“剧本”怎么写得,压根不是临时凑合着弄的,而是三股势力合伙表演的“鸿门宴”。

推动这个事儿的最直白的推手,就是美国。去年12月把闻泰拉进“实体清单”还还没完事,今年又搞出了个“50%连坐规则”,安世作为子公司,扯上一块儿就成了“躺枪”。

荷兰这次纯粹就是帮大哥打点儿事啊,毕竟是美欧科技联盟里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还是表现得挺配合的。

不过荷兰的小算盘可不少,这国家可是ASML的发源地,一方面还得靠中国市场撑着(ASML差不多40%的收入来自中国),另一方面又拼命拍美国马屁,盼着政策放宽,真是两头讨好,搞得有点矛盾。

安世作为全球车规级芯片领域的领头羊,把它捉住,不仅能表现得“对华态度坚决”,还能把这块肥肉转变成“欧洲的技术资本”,正巧踩中了欧盟《芯片法案》意在打造本土半导体生态的要点,这操作简直是个“算盘高手”。

更让人头疼的是,内部有人“递刀”,安世的中外管理层一向不合:中方想把产能迁回中国,外籍团队却死活不放,拼命守在欧洲这块地盘上。

荷兰籍CFO带头的三位高管趁机向法院提出申请,跟政府指示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不就像是“里应外合”一样,把权力夺了过来?

这次操作的冲击可以说是“连环炸”,受影响最大的不还得是闻泰和安世自己,安世现在看起来还在正常生产,实际上已经被“托管”了,算是暗中被接管了一样。

中方的CEO被免职,法院派来的独立董事接管了大权,99%的股权也被没收托管,就只剩下1股象征性地留给中方,基本上就当个“安慰奖”来领分红了。

知识产权被冻结,一下子研发就陷入停滞,连跟宝马、大众这些大客户的合作都悬了,供应链可能要出点状况。

闻泰的情况也不妙,自从把ODM业务剥离之后,68%的收入都靠安世维持着,现在核心资产被拿走,基本面Direct崩溃了。

10月13日复牌那天股价跌得跟坐过山车似的,而且还有26.67亿的高位融资余额,估计快触发连环平仓了。这波血亏真是令人心疼,幸好闻泰停了下来,直接说这是“地缘政治偏见下的夺权”,还准备找律师打官司。

整个半导体圈子都被吓得哑口无言,原本到2025年上半年,中企在欧洲半导体市场的并购也掉了57%,荷兰这一手操作,直接把信任底裤都撕掉了——原来就算合法做生意,中资也有可能被扣上“国家安全”的帽子,然后被抢走。

更糟糕的是,整个全球产业链都得颤一颤,安世公司负责供应着全球2.5万家客户,如果车规级芯片出了问题断供的话,汽车行业怕是又要陷入“芯片荒”的困境。

眼下,各国纷纷展开“封闭供应链”的动作,本来全球合作那么顺畅,现在搞得乱七八糟,简直就是“科技武器化”惹的祸。

归根到底,这场中美科技较量的新战场就摆在眼前,荷兰不过是被推到前线的“桥头堡”罢了。美国打算利用“实体清单”加上“连坐”策略,把中国的芯片产业给堵死不让走,而荷兰也帮着一块出手,遏制中国车规半导体的突破。

但这玩意儿,多少都是双刃剑吧。要是中国对稀土出口收紧点,ASML的核心部件就难以推进了。别忘了,ASML 36%的收入都得靠中国市场撑着呢!

荷兰这步走得真够刺激的,一边在赶紧跟中美脱钩的节奏,另一边又怕失去市场,结果是自己可能一脚踩空,还得罪不少人,纯粹是自己挖坑往自己脚上跳。

眼下各方都在比试手腕,中国外交部出来了,林剑也直接回击荷兰那套“国家安全”泛泛而谈,明显是在挺企业,不让别人随意打压。

闻泰也赶紧抱上政府的大腿求助,至于结局嘛,大概有三种可能性:最差的情况就是安世被彻底抢走,闻泰这几百亿就打水漂了;中等一点的就是做个“甩手掌柜”的股东,只有分红没有发言权;要是能抢回一部分控制权,那就算是比较理想的结果,但这个过程肯定得折腾挺久。

看2023年英国抢安世资产的事儿,基本是个“有条件妥协”的局面——荷兰方面解冻一些资产,换来中国对ASML投点资金,再加上欧洲也默许在AI和半导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归根结底还得看中美荷三方谁的底气更足。

结语

最后得说,这事儿给中国半导体行业敲响了警钟:光靠买技术可行不了,人家说抢就抢,只有靠自己搞自主创新,才能在这场地缘角逐中站稳脚跟。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