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第一次摸到A大队的95式自动步枪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枪咋恁多零碎?
激光指示器、战术手电、消音器、全息瞄准镜,活像个挂满彩灯的圣诞树。
他想起在702团时,战友们的枪清一色光秃秃的,连个像样的瞄准镜都少见,成才那把狙击枪装了个高倍镜,在连队里都能当宝贝供着。
袁朗叼着根草茎走过来,看见许三多对着枪发愣就乐了:"咋?没见过这么花哨的烧火棍?"许三多挠挠头:"不是,就是觉着这枪咋恁复杂,跟俺们团里的完全不一样。"袁朗吐掉草茎,眯着眼睛说:"因为咱干的活儿,可比你们团长脏多了。"
这话一点不假。A大队是正儿八经的特种部队,专干那些见不得光的活儿。夜里摸哨、敌后破坏、定点清除,哪样不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买卖?没夜视仪晚上就是睁眼瞎,没消音器开枪就等于自报家门,没激光指示器连空中支援都叫不来。这些配件看着花里胡哨,关键时刻都是保命的家伙什。
老A们管这叫"圣诞树战术",可这圣诞树背着是真累人。全套装备挂上去,枪重得跟块板砖似的。长途奔袭时,多一两都是负担。电子设备还娇贵,雨天容易受潮,沙尘天容易卡壳。齐桓有回执行任务,夜视仪关键时刻掉链子,差点把整个小队都交代在敌后。回来后袁朗骂得他狗血淋头:"你当这是过家家呢?这玩意儿比你的命还金贵!"
702团那边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高城带兵向来讲究实用主义,枪就是枪,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团里主要打的是正面作战,坦克开路火炮掩护,步兵跟着打扫战场就成。这种情况下,枪就是个防身的家伙,真指望步枪决胜的那是电影看多了。钢七连的兵们经常开玩笑:"咱这枪擦得锃亮就行,真要干仗还得看坦克大哥们的。"
这话糙理不糙。现代战争中,重装部队才是真正的主角。一发125毫米穿甲弹能解决的问题,犯不着让步兵拿命去填。军费有限,与其给全团配夜视仪,不如多买几发炮弹实在。王团长有句名言:"咱们是重装部队,玩的是钢铁洪流,不是绣花针功夫。"
影视剧里总把特种部队拍得神乎其神,好像个个都能飞檐走壁、以一当百。实际上遇到装甲部队,老A们跑得比兔子还快。袁朗有次带队演习,蓝军派了辆59式来围剿,整个小队只能窝在沟里装死。回去后袁朗在总结会上说:"别被电影忽悠了,咱这身本事在坦克面前就是送菜的。"
现代战争早就是体系对抗了。俄乌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炮兵和装甲部队。特种部队再厉害,也就是个战场上的手术刀,干点敌后破坏、引导空袭的精细活。真要攻城略地,还得靠702团这样的重装部队。伍六一有句话说得好:"咱是铁锤,他们是绣花针,各有各的用处。"
许三多慢慢琢磨明白了这个道理。在702团时,他们的枪简单实用,因为打的是堂堂之阵;在A大队,枪要武装到牙齿,因为干的是刀尖舔血的买卖。史今班长当年说得对:"枪不重要,重要的是拿枪的人。"不管是光板枪还是圣诞树,关键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钢七连的老兵们偶尔会调侃A大队的装备:"整得跟圣诞树似的,也不嫌累得慌。"袁朗听到后也不恼,反而笑嘻嘻地回敬:"你们那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两边其实都明白,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装备,没有谁比谁更高明。战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秀场,而是整个体系的对抗。
许三多现在用起那支挂满配件的95式已经得心应手了。但他偶尔还是会想起702团那把光秃秃的步枪,简单、可靠,就像钢七连的作风一样朴实无华。两种枪,两种风格,背后是两支队伍完全不同的作战理念。但说到底,都是保家卫国的利器,只不过一个像瑞士军刀,一个像大铁锤,各有各的用处罢了。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