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深夜,正当大部分人都在睡梦中时,加沙城却被坦克履带拖行的声音和连续的爆炸声碎裂。
以色列国防军的装甲部队悄无声息地越过边境线,正式对这座已陷入封锁近一年的城池展开终极攻势。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刚刚结束对以色列的“援助性访问”。但问题是,等硝烟散尽,以色列真的能承受得起这场“最终决战”的所有代价吗?
战争进入新阶段,代价正在累积
以色列国防军表示,数万名士兵组成的两支师夜里在加沙城展开扩展性的地面行动,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的攻势已进入“全新阶段”。
所谓的“新阶段”,其实就是以色列对加沙城展开的全面占领行动,军方估计这场地面攻势可能会拖上几个月。
从数字来看,以色列的军力明显领先,不过,背后的情况可没那么简单。
从2023年10月7日开始,到现在为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经让加沙地带的居民逝世超过6.5万人,伤者也有16.5万多。而以色列方面,截至9月18日,在加沙地带展开地面战以及边境的军事行动中,已有469名以方人员丧生。
让以色列政府更烦心的,还是大量民众被迫逃离家园。以色列国防军19日表示,自从他们对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后,估计有大约48万巴勒斯坦居民从加沙城撤到南部。以散户前,加沙城总人口大概100万,这就意味着几乎一半的居民被迫离开了自己家。
9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虽然美国对以色列这次的行动感到不太满意,但这次袭击不会影响到美以两国的盟友关系。
15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跑去以色列,跟总理内塔尼亚胡见面,表明美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不过没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夜里,以军就对加沙城的北部地区展开地面攻势和大规模空袭。
另外一头,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星期四公布的调查显示,差不多一半的美国人觉得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太过火了”,这个比例比2023年11月的40%还多一点。
阿拉伯世界的史无前例团结
要说美国的立场还算比较克制,阿拉伯国家那边的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怒火直冒。来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50多位领导人聚集多哈,召开了一场紧急峰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姿态,表达对以色列行动的抗议。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次不只是简单的口头谴责,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领导人已经达成一致,要共同努力让以色列丧失联合国会员身份。这一决定的政治效果可不小,超过50个国家联合起来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以色列,这种场面在历史上可是少见得很。
加沙城对哈马斯来说,确实是个关键地点。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在9月16日的记者会上提到,这座城市是哈马斯的核心军事和政治基地,也是其主要据点,这也正是为什么以色列不惜调动成千上万的兵力,务必要把这座城市完全掌控在手里的原因。
不过,除了军事角度外,人道灾难也在愈发严重。从2023年10月爆发的战争到现在,加沙地区的基础设施几乎全毁,学校都变成废墟,医院都休眠了,供水和电力都中断得厉害。如今,随着地面攻势全面展开,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恶化,情况真是越发紧迫。
内塔尼亚胡政府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人质家属不断发出抗议,反对派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响亮。
最要紧的是,这场战事比预料的还要拖得久,从去年10月起到现在,差不多快一年了,而眼下还打算展开几个“数月”的新进攻。
以色列民众的耐心快耗完了,政府的政治正当性也变得岌岌可危,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政府只能把所有赌注押在军事胜利上,要么彻底打败哈马斯,要么就得面临政治生涯的终结。
结语
加沙城的战斗,表面看是军事比拼,但实际上是涉及到地缘政治的全局角力。也许以色列在军事上能算赢了,但所付出的政治成本、外交代价以及人道主义的代价都相当沉重,损失巨大。
一旦50多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联合站出来反对,又有美国民众开始发声怀疑,国际社会纷纷谴责,这场所谓的“胜利”究竟算不算真赢,估计得打个问号了。
或许有一天战争会告一段落,可是,和平之路在哪儿,还真是个谜,没有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