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股市沉浮录:那些亏出来的真道理
凌晨三点的证券营业部,总能看到几个盯着屏幕的老股民。
他们不是睡不着,是账户里的数字让人睡不着。
十六年前第一次开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觉得股市就是提款机,后来才知道是碎钞机。
2008年那波大跌,账户直接腰斩。
当时死扛着不肯割肉,结果越套越深。
现在回头看,要是早点学会止损,至少能少亏三十万。
后来慢慢琢磨出规律,股市里最贵的学费就是"我以为"。
消息面害人不浅
2015年牛市时,有个做私募的朋友透露内幕消息。当时重仓杀进去,结果停牌三个月,复牌后连续八个跌停。这种教训太多了,现在看到什么重组传闻都当笑话听。
真正管用的是盘面语言。去年操作过一只工程机械股,横盘两个月突然放量突破。当时成交量是平时的五倍,但股价就是不跌,明显有资金在接盘。这种"高量横距"的形态,十次有九次都能吃肉。
频繁交易是慢性自杀
券商最喜欢的就是天天买卖的客户。前年统计过交易记录,光手续费就交了七万多。后来学乖了,看准机会才出手,一年就做三四波行情,反而赚了二十多个点。
止损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2018年贸易战时,有个教训特别深刻。当时觉得跌到底了,结果账户又缩水两成。现在定下铁律:跌破十日线减半仓,破二十日线清仓。这条规矩救过好几次命。
强势股才是真机会
去年光伏行情里,抓到过一只"涨停双响炮"的票。两根大阳线夹着四根小阴线,第五天直接跳空高开。这种形态要满足三个条件:阳线实体够大、调整不破前低、量能持续温和。
少听噪音多看图
有个退休老教师说得在理:"K线就是主力写的日记。"现在基本不看股评,那些分析师要是真能预测准,早就自己偷偷发财去了。
最近在盯一只化工股,周线级别突破三年平台。量能持续放大,但股价就是不跌。这种走势很值得玩味,可能又是一次"高量横距"的机会。不过具体要不要进场,还得看接下来几天的量价配合。
股市没有新鲜事,历史总在重复上演。那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才是最好的教材。现在看到新手问"该买什么票",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有些弯路注定要走,但聪明人懂得在同一个地方不摔两次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