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11 17:19 点击次数:117

列治文政府砸$200多万建公厕?什么厕所这么金贵?

温哥华列治文市,一个听着就让人觉得遍地黄金的地方,最近又因为一个“天价项目”火了一把。

不是豪宅,不是名车,而是一个公共厕所。

你没听错,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厕,竟然要价277万加元,折合成人民币得有1500多万。

这消息一出来,直接把网友们都给整懵了,大伙儿脑袋里都蹦出一个问号:这马桶是黄金做的?

水龙头是钻石镶的?

还是说,这厕所本身就是个艺术品,上个厕所还得买票?

说实在的,这事儿真不是空穴来风,那是白纸黑字写在政府合同上的,由列治文市政府和一家叫斯科特建筑的公司签的,要在Steveston社区公园里盖这么个宝贝。

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解决市民的三急问题?

这笔账,怎么算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其实,要是仔细掰扯掰扯,这277万的“天价马桶”还真不是个单纯的厕所。

根据合同内容,这个项目是把一个无障碍洗手间和一个电力机房整合在了一起,总面积有1125平方英尺。

光听这个描述,你可能觉得,哦,原来是个多功能建筑啊,那贵点也能理解。

但问题是,这个价格还是让人觉得心里没底。

有网友就直接算了一笔账,说要是单纯盖个大号的公共厕所,顶多也就20万加元,这中间足足250万的差价,跑到哪儿去了?

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抬高招标价格,中间的钱建筑公司和招标官员肯定要五五分账,这套路他们见得多了,简直就是把纳税人的钱当成了提款机。

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奈和愤怒,确实能让人感同身受。

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交上去之后,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花掉了,换谁心里能舒服?

再说了,这个项目里面还提到了要建电动车充电站。

又有网友算了算,说他们自家公寓装一个充电桩也就5000块,就算一口气装10个,也就6万块钱,这跟277万的总价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大家都在纳闷,这到底是花了什么钱,才能把一个公厕项目搞得这么烧钱?

也有人替政府解释,说这笔钱不仅仅是盖个厕所,它还要为旁边的净棚大楼供电,还要成为列治文市光纤网络的一个枢纽,服务范围覆盖好几个公共设施,比如日裔加拿大文化中心、武术中心、Steveston邮局和电车展馆等等。

说白了,这不只是个厕所,还是个集成了电力和光纤网络的城市基础设施。

此外,预算里还包括了周边的景观美化,这些都得花钱,而且现在搞什么建设都得讲究“绿色”,节能环保,这些成本加起来,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但即便如此,277万这个数字,还是像一块巨石压在人们心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说起列治文政府这“花钱如流水”的作风,这可不是头一遭了。

就在去年,同一个地方,Steveston社区公园,还花了一笔220万加元的巨款,来重建一个游乐场。

这事儿当时就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家都在想,一个游乐场,能花得了这么多钱吗?

这钱花到哪儿去了?

项目方倒是给出了详细的清单,说这钱用来建了一个以鲑鱼和渔船为主题的攀爬架,还有一个带两条大滑梯的灯塔,一个大型的沙池,还配备了水桌和挖掘器,甚至还有一个火车造型的游乐结构,外加双人滑索。

听着是不是挺丰富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强调了游乐场的无障碍设计,增加了橡胶地面、无障碍入口和轮椅可用的旋转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都能享受公共空间。

这听起来好像挺美好的,初衷也无可挑剔。

可是,220万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些设施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难道温哥华的沙子都是从马尔代夫空运过来的?

这笔账,越算越觉得稀里糊涂。

这种“天价项目”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公共工程的预算真的这么高,还是中间有什么猫腻?

这不禁让人想起2023年卑诗省省议会大厦的屋顶翻新项目。

当时这个项目预算原本只有180万,但最终的实际花费却飙升到了320万加元,引发了广泛争议。

政府给出的解释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更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石棉清理、木材腐烂等,这才导致了超支。

这似乎成了公共工程超支的“万能借口”,但到底有多少是真金白银地花在了项目上,又有多少是所谓的“管理费”和“意外支出”?

这笔糊涂账,老百姓们又该找谁去问个明白?

这种事情,在加拿大也不是个例。

比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原预算只有1.75亿加元,结果最终超支了10多亿,达到了28亿。

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成本,有多少是泡沫,又有谁能说得清?

现在看来,这些“天价”项目,无论是277万的公厕,还是220万的游乐场,都像是在重复一个模式:项目立项时,预算听起来还算合理,但一旦开始执行,各种“意外”和“超支”就会接踵而至,最终的账单总会让人大跌眼镜。

政府的理由听起来都挺冠冕堂皇的,比如“为了环保”、“为了无障碍”、“为了更好的服务”,但这些借口真的能站得住脚吗?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项目在规划之初,是不是就已经为“超支”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是不是在投标和审批的过程中,就已经有了某些不可告人的默契?

纳税人的钱,就这么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肥肉”。

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钱的问题,这背后反映的是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监管的透明度,以及政府的责任心。

这事儿就这么摆在大家面前,有人觉得,可能这就是温哥华的物价,啥都贵,盖个厕所花几百万,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也有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对纳税人的侮辱,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正道。

说白了,这笔账,政府得给个明白。

不是说不能花钱,而是得花得明明白白,让老百姓知道每一分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不然,再好的项目,再美好的初衷,都会因为这笔糊涂账而变得黯然失色。

毕竟,公众的信任,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

如果连一个厕所的预算都说不清楚,那又怎么能指望大家相信那些更宏大的公共工程?

这笔钱,不仅仅是钱,它还是一个信号,一个关于信任、透明和责任的信号。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