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手机,突然刷到西贝的视频账号变成“私密账号”了,点进去啥也看不到,再搜贾国龙的几个社交账号,好家伙,全是空的——之前发的动态、采访、甚至和网友互动的内容,全没了,跟从没开过号似的。这波操作看得我一愣,这是“隐身”避风头呢?
要知道,前阵子西贝刚因为几篇“温情公关文”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我记得其中一篇写的是“贾国龙深夜在门店吃员工餐,说要和大家共渡难关”,配了张他蹲在角落扒拉米饭的照片,文案写得那叫一个煽情,说“餐饮人不容易,西贝人更拼”。结果评论区直接炸了:“贾总一顿饭顶我一周工资,跟我们共啥难关?”“之前卖49块钱一份的土豆丝,现在说共渡难关,有点讽刺吧?”
还有篇写“西贝员工冒雨给社区送菜”,本来是想刷好感,结果网友扒出来“送的菜是快过期的”,还有员工私下吐槽“加班送菜没加班费,还得自己贴油钱”。这下好了,温情没刷到,反而把“抠门”“作秀”的标签焊在了身上。我当时看到那篇文章,就觉得有点刻意——真正的温情是藏在细节里的,不是靠摆拍几张照片、写几段煽情文案就能装出来的。
说起来,我去年冬天还去西贝吃过饭,当时点了一份招牌的羊蝎子,168块钱,就一小锅,肉没几块,配菜全是萝卜土豆。结账的时候我跟朋友吐槽“太贵了”,服务员还笑着说“我们家食材好,贵有贵的道理”。后来刷到贾国龙之前说“西贝的菜价不贵,嫌贵的可以不吃”的采访,当时就觉得这老板说话有点“硬”,现在再看那几篇“共渡难关”的公关文,就更觉得别扭了:你一边说“不容易”,一边菜价没降过,甚至悄悄涨了几道家常菜的价,网友能买账才怪。
其实西贝不是第一次搞“温情公关”了,但每次都有点“踩不准点”。比如前年疫情的时候,西贝说“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哭穷哭上了热搜,结果网友扒出来贾国龙身家几十亿,还在海外有投资,当时就被骂“卖惨博同情”。后来西贝靠“馒头送代金券”的活动拉了波流量,大家觉得“这才是实在的”,可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子,写些不接地气的公关文,这不,又翻车了。
这次贾国龙清空账号、西贝视频设私密,估计是想“冷处理”——网友骂得太凶,干脆眼不见为净。可这种“躲起来”的操作,反而显得心虚。你想啊,要是公关文没掺水,要是西贝真的像文案里写的那样“接地气”,犯得着删光内容、藏起账号吗?之前有网友在贾国龙账号下留言“能不能降降菜价”,他还回复“一分钱一分货”,现在这条回复也没了,估计是怕被翻出来再骂。
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说,现在餐饮行业卷,搞公关很正常,但公关的核心是“真诚”。比如海底捞之前因为“老鼠门”道歉,不是写煽情文章,而是直接公布整改措施,停业整顿、换厨房设备、邀请顾客监督,反而慢慢挽回了口碑。可西贝呢?每次出问题,不是想着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写篇文章糊弄过去”,这次被骂急了就清空账号,这哪是公关,这是“摆烂”啊。
还有网友发现,西贝那些“温情公关文”,都是外包给公关公司写的,内容全是套话,连贾国龙的“感言”都是模板化的。难怪读起来没温度,全是“工业糖精”的味道。就像之前那篇写“员工宿舍温暖如春”的,网友晒出实际照片:8个人挤一间房,暖气都不热,文案里的“温暖”瞬间成了笑话。
其实西贝的菜味道不算差,之前的“馒头引流”也挺聪明,说明只要实在点,网友还是买账的。可偏偏总想着靠“温情牌”走捷径,结果每次都弄巧成拙。这次贾国龙清空账号,西贝视频设私密,要是不趁这个机会好好反思,而是等风头过了再出来发公关文,估计还是会被骂。
毕竟现在的网友越来越清醒了,不吃“煽情套路”那套了。你要是真不容易,就把菜价降点,给员工涨点工资,别总让老板蹲在角落吃员工餐博同情;你要是真想做公益,就实实在在送点好东西,别拿快过期的菜糊弄人。这些比写一百篇温情文都管用。
不知道西贝接下来会咋做,是继续“隐身”,还是出来好好说说?反正我现在想起西贝,脑子里还是“49块的土豆丝”和“空账号”的画面。希望他们能明白,公关不是“删内容、藏账号”,而是“办实事、讲真话”——不然就算清空所有账号,该被吐槽的还是会被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