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两天看到宫鲁鸣站在球场边,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我心里那个不是滋味。你说,一个68岁的老头子,本来可以在家喝茶晒太阳、带孙子遛弯,现在还得背着一支刚组建没多久的中国女篮冲锋陷阵。结果半决赛一哨响,他就像放学被留堂的班主任似的,站在那里听观众各种吐槽、各种埋怨。这画面,说实话,比比赛本身还让人难受。
有人问:怎么回事?拿了个亚洲杯第三名,就成千夫所指了吗?难道咱们现在连铜牌都看不上眼了?其实我也挺想反问一句——谁不想赢啊,可这事儿真能全怪教练吗?宫鲁鸣接手才三个月,你让我一个学期把全班倒数第一带到年级前三,我估计自己也得掉几根头发吧!
别忘了,20年前,人家还是亲自从加拿大飞回来的。当时条件有多艰苦呢?没板凳、没后勤保障,也没人愿意陪他熬夜录像分析战术。他就靠着晨练爬楼梯、深夜给姑娘们讲解录像,把隋菲菲、苗立杰这些“小丫头片子”硬生生练成亚锦赛冠军。那会儿要是有今天这么多喷子和键盘侠,不知道还有没有黄金一代出来。
再看看这次亚洲杯,小组赛的时候,中国队打韩国打印尼,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对手都快找不到北了。这成绩可不是瞎猫碰死耗子的运气,是姑娘们拼出来的,也是教练团队熬出来的。但到了半决赛,日本队确实厉害,我们输得有点狼狈,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有数。不过换个角度想,这帮孩子配合时间短,新名单还热乎着呢,有些战术肯定磨合不够顺溜,一下子就要求她们无懈可击,是不是太苛刻了一点?
最让我动容的是比赛结束后那一幕:隋菲菲哭着冲进采访区,一把抱住老宫,说:“他68岁,还在扛锅,你们倒是抱一下他!”这一句话比什么鸡汤文励志语录都管用。我跟你说,这种情谊和信任才是中国篮球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风吹草动就开始甩锅怪罪。一场失利当然遗憾,但要是一场失利能让我们更团结、更清醒地看到问题,那未必就是坏事。
其实体育就是这样,有高光时刻,也免不了低谷起伏。不可能每次都是冠军,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如果只盯着成绩骂人,那以后谁还敢干教练这个活儿啊?而且球迷朋友嘴上喊支持,其实最贵的是理解与耐心。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比十句批评更能让球队振作起来。毕竟竞技体育哪有什么常胜将军,更何况是在新老交替这种敏感节点上。
最后我特别想说,每当球馆灯亮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到训练场的人总还是那个白发苍苍却腰杆笔直的老人。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坚持,比任何奖牌都沉甸甸。如果我们不能做到拥抱失败,就很难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情况,请先收起你的怒火,多一点宽容和期待吧!反正人生哪有一直顺风顺水,跌倒爬起来继续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