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0-07 23:19 点击次数:198

这次北京香山论坛盛况空前,非常成功。有网友总结出四个万万没想到。非常精辟

战场上打得火热的敌人,竟然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对话?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就在这几天,北京让它变成了现实。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让全世界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对手同台”。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800多名代表挤进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其中光是部长和军队总长级别的官员就来了40多位。

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的代表同时出现在会场;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对手并肩而坐;就连中东地区的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军人代表也都来了。 这种场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堪称“奇迹”。

论坛现场的对话热度远超预期。 原定的话题讨论时间根本不够用,会议开始前十分钟就已经一座难求。 军事科学院专家李抒音形容这种氛围像是“老友聚会”,来自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学者专家都是多次参加论坛的“老朋友”,大家乐于互相倾听,更易于互相理解。

这次论坛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对手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一轨半”机制。 既邀请了各国防务部门负责人等官方代表,也请来了前军政要员、战略智库和知名学者。 官方代表确保了对话的政策影响力,学术交流则降低了官方谈判的紧张感,让参与者更愿意坦诚表达。

论坛筹备委员会综合协调组组长吴建刚大校很早就透露,这次论坛的邀请名单覆盖了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及中小国家,特别是那些身处冲突地区的相关国家代表。 他们希望打破立场壁垒,让冲突相关方坐到一起,为“对话代替对抗”提供平台。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在论坛前介绍,本届论坛将聚焦全球安全治理、亚太安全合作、维护国际秩序以及地区和平构建。 这些议题直击当前国际安全的热点难点,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

论坛现场,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的发言引发了广泛关注。 他在谈到台海问题时强调:“任何‘台独’分裂行径都将遭遇毁灭性打击”,同时会场电子屏同步显示了解放军台海演训的最新画面。

美国代表团成员、前助理防长施灿德随后的发言被视为一个积极信号。 他在小组讨论中三次引用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声明:“美国正寻求与中国的长期稳定框架”。 这被解读为美方释放的缓和信号。

论坛茶歇期间的非公开对话揭示了更深层的博弈。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方代表反复询问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细节,而中方专家则展示了AI兵棋推演数据——在模拟台海冲突的200次推演中,美军介入成功率已降至12.7%。

除了严肃的安全对话,论坛还安排了特色参访活动。 各国代表参观了2025北京国际两用先进技术装备展览,主题是“和平运用科技,科技守护和平”。 这个展览与论坛同期举办,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成就。

许多国家防务部门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早就提出希望参观中国防务技术和装备展览。 这次论坛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中国军队的贡献和发展。

论坛设置的4场全体会议和8场平行分组会议,涵盖了从传统军事安全到人工智能安全、太空治理等新兴领域的广泛话题。这些议题既关注当下热点,也前瞻未来可能威胁安全的潜在因素。

在“香山视界·高端对话”环节,讨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意义”。 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哈罗德·拉夫指出:“解放军进行的阅兵式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它提醒人们中国是二战中的盟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论坛特别设计了系列学术活动,倡导国际社会共同守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论坛的平行分组会上,来自中、俄、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同场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国际秩序”议题讨论,探讨如何维护联合国权威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等问题。

这场论坛之所以能吸引全球如此多的关注,正是因为其开放包容的理念和直击热点的勇气。 它不回避矛盾,而是直面分歧,为各方提供了难得的沟通渠道。

论坛期间,军事专家何雷送给美方代表施灿德一件特殊礼物——一张照片,画面是上届香山论坛期间,何雷将一幅手写的书法作品“和为贵”赠与施灿德时两人的合影。 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北京香山论坛已经从一个地区性安全对话平台,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防务与安全对话盛会。 它见证了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日益重要的话语权,也为各国代表提供了表达意见和达成共识的珍贵平台。

这场论坛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无论分歧多大,对话总比对抗好,见面总比不见面好,观点碰撞总比实力对撞好。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