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08 20:05 点击次数:53

中美按下暂停键,24%关税炸弹延期90天,全球供应链松口气

2025年7月29日深夜,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场闭门谈判结束后,全球供应链悬着的心暂时落回肚子——中美两国宣布将已暂停的24%对等关税再延90天,直到11月11日。 这意味着,原定8月12日引爆的“关税炸弹”被紧急拆除引信。

这场谈判由中美最高经贸代表亲自坐镇:中方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 双方在48小时内激烈交锋,最终仅就“暂停键续费”达成一致。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第一时间称赞会谈“非常好”,而美财长贝森特却当场放话:“不排除让关税飙升至三位数”。

微妙的态度反差背后,是一场关乎3400亿美元商品的生死博弈。 若24%关税重启,美国超市物价将暴涨15%,中国5万家企业面临停工;而90天的喘息期,让特斯拉产线工人、义乌圣诞订单商、美国大豆农场主得以暂时喘息。 但暗流仍在涌动:美方强硬要求中国切断俄伊石油贸易,中方则握紧稀土管制这张王牌。 这场休战,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将对华“对等关税”从34%加码至84%,叠加此前芬太尼专项税,部分商品税率飙升至145%。 洛杉矶港对华进口量应声腰斩,美国超市货架上的中国制造洗衣机、家具被抢购一空,普通家庭年支出激增4700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也遭遇重创,半导体、医疗器械行业利润缩水超20%。

危急关头,5月日内瓦会谈按下“暂停键”:双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仅保留24%作为谈判筹码,并约定90天后重新评估。 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在7月29日的斯德哥尔摩谈判中暂缓落下——24%关税冻结期延长至11月11日,双方实际税率维持在10%。

美国零售商为此长舒一口气。 他们的仓库库存仅能支撑到11月销售季,若24%关税在8月12日重启,叠加原有10%基础关税和20%芬太尼税,54%的综合税率将使圣诞商品进货成本暴涨。 浙江义乌一位圣诞装饰制造商坦言:“关税若落地,订单直接归零。 ”

斯德哥尔摩湖畔的别墅里,火药味隐藏在礼貌措辞之下。 美方开场便强势声明“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试图以总统权威施压。 但中方代表紧扣关税核心议题,严防谈判偏离轨道。

交锋焦点意外转向能源领域。 美财长贝森特突然提出,要求中方减少采购俄罗斯、伊朗石油,甚至威胁“否则考虑征收100%关税”。 这一要求被中方当场驳回:“中国是主权国家,能源采购基于自身政策。 ”数据显示,中国6月已完全停止从美国进口原油,与2024年同期近8亿美元采购额形成断崖式下跌。

中方同样亮出底牌。 谈判期间,中国稀土出口量悄然增加15%,既展示“随时断供”的威慑力,又预留谈判空间。 美国国防工业87%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每架F-35战机需消耗400公斤稀土材料。 4月中国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后,美国进口成本暴涨近3倍。

联合公报仅有三句话,却字字千钧:“中美将继续展期已暂停的24%对等关税及反制措施”。 这份被外交官称为“精准控温”的协议,暗藏两重精密设计:

90天生死时限

展期时长与5月日内瓦会谈完全一致,截止日定为11月11日。 这个日期直指美国中期选举政治周期——共和党急需农业州选票,而中国暂停的24%反制关税涵盖大豆、牛肉等农产品。 海关总署在协议公布当天,新增5家美国肉类企业输华注册资格,包括2家猪肉和3家禽肉企业。

自动终止条款

据参与起草人士透露,协议包含致命条款:若任何一方在90天内采取单边行动,暂停机制立即失效。 这意味着特朗普不能再像伦敦会谈后那样突然变卦,否则将承担协议破裂的全面责任。

协议刚落地,美方态度出现戏剧性分裂。 还在空军一号上的特朗普主动接受采访,连称会谈结果“非常好”。 这与他在谈判首日抱怨“中国态度强硬”形成鲜明对比。

但美财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话锋一转:“延长90天还是让关税飙到三位数,将由总统决定。 ”他甚至暗示,若中国继续购买俄伊石油,可能面临最高500%关税。 这种矛盾表态被解读为“红白脸”策略:特朗普示好稳定市场,贝森特放狠话榨取更多让步。

真实压力来自美国国内。 62%民众支持暂停关税,苹果、通用汽车等巨头因成本压力推迟在华投资。 更关键的是,若24%关税重启,美国零售物价将再涨15%,核心通胀可能飙升1.5%——这对支持率跌至37%的特朗普而言堪称政治自杀。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外贸版图已悄然重构。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0.6%,但对欧盟增长6.6%,对东盟激增13%。 义乌圣诞订单商将30%产能转向德国市场,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单周暴涨12%。

制造业转型也在加速。 面对电动车行业潜在的超50%关税,比亚迪将墨西哥工厂产能提升40%,通过近岸加工规避贸易壁垒。 光伏企业则借道泰国出口,上半年对美太阳能板出货量逆势增长18%。

最让美方忌惮的仍是稀土。 美国国防部评估显示,若中国全面断供稀土,F-35战机生产线将在30天内停工,导弹制导系统产能萎缩70%。 这种不对称威慑力,成为中方谈判桌下的隐形筹码。

协议公布十分钟后,东京股市暴涨3.2%,德国DAX指数创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离岸人民币汇率单日升值1.5%。 中美航线集装箱运价应声下跌4.2%,特斯拉上海工厂连夜调整生产线计划。

跨国企业抓紧窗口期行动。 苹果要求供应商在90天内完成全年60%的iPhone订单;沃尔玛将黑色星期五备货量增加25%;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迅速下调扫地机器人售价,利润率回升5%-8%。

但供应链转移未停止。 三星将高端笔记本产线迁至越南,特斯拉在墨西哥新设超级工厂,欧洲车企集体涌入美国俄亥俄州——即便关税暂停,“中国+1”的产业布局已成定局。

耐人寻味的是,联合声明对芯片争端只字未提。 就在会谈前夜,英伟达向台积电追加价值50亿美元的H20芯片订单,这批符合美国出口管制的AI芯片,将通过第三方渠道流入中国市场。

美方未兑现的关键承诺浮出水面:2024年中国进口美大豆暴跌37%,但此次协议未提及千亿采购目标;中方则握有美国牛肉市场准入资格这张牌,尚未完全放开。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汽车行业。 底特律三大车企正游说美国政府“至少加征15%电动车关税”,这与展期的24%商品清单形成重叠区。 若美方在90天内启动该措施,自动终止条款将立即生效。

(全文共2180字)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