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0-07 23:11 点击次数:160

特朗普重税提议考验国际关系,各国权衡应对举措谨慎推进

9月中旬,华盛顿,特朗普在公开讲话里催G7一块儿上,主张对中国商品再加一轮重税,并把理由扣在“尽快推动俄乌谈判”上。他还放话要促成普京和泽连斯基直接见面,时间窗口就按“几周内”来算。

事实是,到现在俄乌还在打,双方还没定下面对面的时间表。莫斯科和基辅各自有硬杠头寸,单靠外部催一催,很难两周见效。

接着看关税这块。多家美媒提到,特朗普对盟友提出的是50%到100%的幅度,声调很高。G7内部会不会开视频会讨论,渠道一直在,但各国口风都很谨慎。

他给出的链条是:30国一起对华加税,逼中国少买俄罗斯油,俄罗斯少挣钱,俄乌就能坐到桌边。听着简单,做起来不顺。因为这个,中国是俄罗斯原油的大买家没错,但只占中国原油进口的约两成左右,印度、土耳其也在买,流向会改道。

欧洲这边同样不轻松。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已上了临时关税,中国随即对欧盟白兰地、猪肉启动调查,彼此还在拉扯。如果再叠加一层更高关税,汽车、机械、消费品的成本会被推高,企业首先喊疼。

德国车企、法国酒业、意大利制造都算过账,本国就业和订单更要紧。所以他们对“立刻跟进美国开新单子”态度微妙,一边听美国怎么说,一边算自己账本。

说到加拿大,渥太华在8月拿出一个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100%附加税的方案,先征求意见,舆论里立刻吵起来。因为这个,汽车经销商、部分省长和行业协会都提醒,别把自己市场也一块儿搭进去。

同样被点名的是油菜籽。中国曾长期是加拿大油菜籽的头部买家,2019年的纠纷到2022年才逐步恢复。业内很清楚,一旦中国端口收紧检验检疫或放慢采购节奏,加拿大农场和压榨厂马上就会感到压力。

最近加方一些声音开始降温,提出要“在不惹恼美国的前提下,保住对华出口”。听上去想两头都好,但具体怎么落地,没有现成路。因为这个,任何对华加税的新动作,都会被本国农、工两端反复拦截。

中国和澳大利亚把农产品贸易陆续盘活,大麦、葡萄酒都在往回走。油菜籽本就有替代来源的空间,订单是会转的,这一点各方心里有数。

回到特朗普这盘棋。他希望把欧盟27国加上G7的重合面,凑出一个“30国”阵列来一起上。问题在于,很多国家不愿当第一个迈步的人,谁先动,谁先挨对手的回手。

历史经验也摆在那里。2023年以来,中国对石墨、镓、锗等关键材料执行出口许可,节奏自己掌握;对部分欧盟商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也是按规则一步步走。结果是,相关国家还得回来谈。

再说俄乌。想让枪声慢下来,需要莫斯科和基辅的直接渠道,也需要华盛顿、布鲁塞尔、安卡拉、卡塔尔等多点配合。单靠对中国加税,离靶心太远,反而可能把能源和汽车市场再搅乱一遍。

加拿大的算计最直白:电动车想跟着美国硬顶,农产品又舍不得中国的大单。国内通胀还没完全降稳,再加税就等于往成本上再加一袋沙子。

欧盟的犹豫也有迹可循。德国在找中国新能源车企谈在欧建厂,法国在和中国谈农食准入,意大利在关注奢侈品与旅游客源。大家都在掰手腕,但都不想真撕票。

华盛顿的压力会继续上,渥太华和欧洲的算盘也会继续打。因为这个,“一起上”的口号好喊,“一起落笔”的时刻很难定。

多伦多港的一座仓库门口,几辆卡车停着,司机靠在车门上刷手机,远处叉车把一袋袋油菜籽挪回遮雨棚里。下一步,他们是等到订单回来,还是等到新关税落地?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