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当一个国家选择站队”而非“独立自主”,其付出的代价往往远超想象。加拿大近期的贸易举措,与其说是维护本国利益,不如说是一场亲手埋葬自身优势的表演。为了迎合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祭出了关税大棒,结果却引来了中国“不买了”的直接回应,令其农业产业遭受重创。更令人不解的是,卡尼政府并未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试图用钢铁产品进行“反击”。然而,这种看似强硬的姿态,实际上是在挥向自己国家经济的根基。
加拿大对中国态度的突然转变,表面上是以保护本国产业为名,实则是一场政治上的“押宝”。去年,加拿大对中国钢铁和铝制品征收了25%的关税,对电动车更是施加了高达100%的“禁令”。这些措施与其说是“防御”,不如说是赤裸裸的贸易阻击。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政策几乎是照搬美国的剧本,而非基于加拿大自身的国家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一次“突袭”式访问后不久,加拿大便对华关税进行了“升级”。这种时机上的巧合,不禁让人产生联想。
加拿大此举是否寄望于借此换取美国在钢铁和汽车关税上的让步?这种想法恐怕过于天真。美国自身利益至上,并未向加拿大提供任何实质性的“甜头”,反而让加拿大赔上了与中国贸易几十年的基石。这如同替朋友出头,却被双方都记恨,加拿大如今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帮倒忙”的角色。
中国并非没有其他市场选择,也绝不会屈服于威胁。面对挑衅,中国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2025年3月,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了100%的关税,几乎是“断供”式的打击。油菜籽对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曾是其最大的买家,年进口额一度超过20亿美元。一旦中国停止采购,加拿大的农民、地方财政以及整个产业链都将面临瘫痪的风险。紧接着,中国商务部又要求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反倾销保证金,这几乎将加拿大油菜籽彻底挡在了中国市场之外。其直接后果是,油菜籽期货价格暴跌,农民损失惨重,数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中国并未因此陷入被动,而是迅速找到了替代方案。中国中粮集团已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油菜籽采购协议,并且价格创下了新高。澳大利亚也积极解决了检疫问题,为大规模出口铺平了道路。澳大利亚充足的油菜籽产量足以完全替代加拿大。加拿大失去的市场,中国找到了新的可靠供货商;而加拿大农业,则从曾经的“赢家”沦为了“输家”。
在油菜籽出口遭受重创之际,加拿大难道不应深刻反思吗?然而,卡尼政府却选择了“硬到底”。今年7月,卡尼宣布对含有“中国制造”成分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大幅提高超出配额部分的惩罚性税率。但加拿大钢铁产业并非孤立存在,其原材料、设备和技术都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这一轮关税措施,不仅会伤害外国企业,同样会令本国企业哀嚎,导致汽车、建筑、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成本飙升。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加拿大的钢铁企业并未因此获得实质性的“保护”,反而担心这会引发中国更强烈的报复。你封锁中国的钢铁,中国同样可以限制关键原材料的出口,让加拿大“造不出车、建不起楼”。
加拿大的国内反对声音也日益高涨。农业部长已承认油菜籽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并表示政府正在考虑“放松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以期换回一些农业出口空间。财政部也公开表示将重新评估相关关税政策。加拿大西部农业大省更是直接向中央政府施压,要求“用汽车换油菜籽”。
中国对此并未急于回应,主动权早已不在加拿大手中。加拿大或许可以继续谈判,但必须清楚地掂量,是选择继续“硬刚”,还是回到谈判桌?贸易从来不是靠叫嚣或“站队”就能赢得的。加拿大已经被现实狠狠地上了一课:你可以选择对谁强硬,但必须准备好承担相应的代价。
这场围绕油菜籽电动车和钢材的贸易博弈,清晰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选择错误的立场,付出的不仅是经济成本,更是国家信用和产业根基的动摇。加拿大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境,仅仅依靠加征关税和口头喊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它真正意识到“自己做主、为自身利益说话”,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强硬,也才能迈出走出阴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