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都,你脑海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热辣滚烫的火锅、憨态可掬的熊猫?
要是还这么想,那可真是out了!
现在的成都,早就不满足于当个"网红城市",人家正铆足了劲要在制造业赛道上"弯道超车"呢。
走在成都街头,你可能正举着手机拍熊猫,殊不知头顶上可能正飞过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可不是科幻片,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已经成功试飞,成都人以后说不定真能"打飞的"上下班。更绝的是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160公里的时速跑起来,那叫一个风驰电掣。要我说,成都这波操作,简直是把"绿色交通"玩出了新高度。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去年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8%,今年前五个月更是冲到8%,这速度放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更让人眼红的是,成都一口气拿下了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跟上海、深圳这些老牌工业强市平起平坐。35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扎堆,8家企业杀进中国制造业500强,这阵容,够豪华吧?
说到黑科技,成都可是憋着大招呢。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量产线在这里点亮,以后咱们用的高端显示屏可能都带着"成都造"的标签。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大关,5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连人形机器人都有7款"成都籍"的。最逗的是,这些机器人已经走上街头当起了"打工人",有的在指挥交通,有的在学校当起了"代课老师",活脱脱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成都为啥能在制造业上突飞猛进?政策支持绝对是个重要因素。国家给成都的定位里就明确要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川省里更是全力支持。但光靠政策可不够,成都人那股子敢闯敢拼的劲儿才是关键。就说算力建设吧,8000P的算力规模,还搞出个"算力券"的创新模式,连国家都拿来当典型推广。1200多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这效率,杠杠的。
成渝双城记也玩出了新花样。两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率都冲到80%以上了,氢能走廊、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搞得风生水起。要我说,这哥俩联手,简直就是西部制造业的"黄金搭档"。
未来会怎样?成都的野心可大着呢。低空经济已经拿下全国首批试点,两条航线说开就开。生物医药更是突飞猛进,全国15%的1类创新药都来自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今年预计要突破700亿,多家企业冲进全国百强。这么发展下去,谁说成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硅谷"?
从火锅里捞出来的不只有毛肚,还有"硬核科技";宽窄巷子里飘着的不只是茶香,还有创新的味道。成都用实力证明,它既能让你慢下来喝茶,也能带着你飞奔在科技前沿。这波转型,我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