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卡国产化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涉及到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比较分析。具体原因,我直接放在开头说。
中科曙光2019年6月就被列入“实体清单”,比浪潮信息2025年3月被列入“实体清单”早了5年多。因此,在AI大模型革命(以GPT出现时点作为原点)前,中科曙光就已经不能用美制芯片了,属于国产芯片服务器厂商的代表。浪潮信息被制裁前,是可以用美制芯片,在资本市场上被归为“达链”企业(不是浪潮信息的主动选择,是浪潮信息下游客户互联网大厂的选择)。
两家企业的比较,有利于看清AI算力卡国产化对浪潮信息的影响,或者说如果浪潮信息未来逐步向中科曙光转型,业绩会发生什么变化?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如果”,如果AI算力卡全面国产化,浪潮信息的经营业绩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经营业绩比较
收入方面,2021年至2023年,浪潮信息的收入一直在650亿元至700亿元之间波动,中科曙光的收入一直在100亿元至150亿元波动,两者的收入之比在4.5倍至6倍之间。2024年,浪潮信息的收入出现陡增,达到1148亿元,中科曙光的收入反而出现同比下滑,只有131.5亿元,两者的收入之比扩大至8.7倍。到了2025年上半年,两者的差距继续拉大,收入比达到13.7倍。
利润方面,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差距并不大。2021年至2022年,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利润比分别是1.7倍和1.4倍;2023年,浪潮集团被列入实体清单,浪潮信息的净利润被中科曙光反超。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利润比分别是1.2倍和1.1倍。
也就是说,虽然浪潮信息的收入出现了增长,但是净利润并没有出现随之增长,即所谓的“增收不增利”。相反,虽然中科曙光的收入没有出现大幅增加,但是净利润却逐年增长,和浪潮信息的差距逐步缩小。
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毛利率差距较大,2021年至2023年,浪潮信息的毛利率约为10%至11%,中科曙光的毛利率约为24%至26%,两者差了13至16个百分点。这导致浪潮信息的净利率只有3%,而中科曙光的净利率可以达到11.3%至13%,这意味着,同样是100块的营收,中科曙光可以赚到的利润大概是浪潮新的4倍。从2024年开始,浪潮信息的毛利率开始阶梯式下降——2024年为7%,2025年上半年跌至5%,和中科曙光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二、芯片国产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根据网上资料,我们拆解一台英伟达DGX H100的AI服务器,总成本约为20万美元。其中,核心芯片的成本为14万美元(8颗H100的GPU为12万美元,2颗Grace的CPU为2万美元),占比70%;内存、网络互联、PCB、散热、电源、存储的成本合计6万美元,占比30%。这里需着重说明,该AI服务器的成本拆解并非完全契合实际情况,仅作示意说明之用。
如果浪潮信息没有被列入实体清单,那么,20万美元的AI服务器,浪潮信息大概可以定价22.5万美元对外销售,毛利率约为11.1%。这大概是2021年至2022年浪潮信息的毛利率水平。
如果浪潮信息被列入实体清单,采购美制芯片的难度会变大,成本会增加,原本14万美元能够买到的核心芯片,可能需要加价10%,即15.4万美元才能买到,如果售价22.5万美元不变,浪潮信息组装的AI服务器成本需要增加至21.4万美元,此时,浪潮信息的销售毛利率将跌至4.9%。这就是浪潮信息当前的困境。
相反,同样性能的国产芯片,售价有可能会比美制芯片低20%,即11.2万美元就可以买到,这意味着,售价22.5万美元的搭载国产芯片的AI服务器,其成本为17.2万美元,毛利率将升至23.6%,这就是中科曙光的毛利率水平。
三、小结
因此,虽然服务器芯片全面国产化,对于浪潮信息来说,短期可能会面对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长期看,浪潮信息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会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浪潮信息来说,如果不是大客户要求采购美制芯片,谁愿意赚个位数的毛利?
对于浪潮信息来说,收入从1千亿涨到3千亿,是很困难的;但是AI算力卡国产化后,浪潮信息的净利率从1%回升至3%,却不难。对标戴尔、超微电脑等美国服务器制造商,4%的净利率是合理回报。作为国产服务器龙头企业的浪潮信息,不应该一直赚“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