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揭晓,江苏省20强高校再次展现强大竞争力。南京大学以全国第7名稳居省内榜首,东南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国21名。南京理工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列全国38名,成为省内第三梯队的“双子星”。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等8所高校跻身全国前60强,形成以理工为引领、多学科并进的高教矩阵。在“双一流”建设推动下,江苏高校以特色化发展路径塑造新优势——5所高校获评世界级办学层次,15所入选中国一流大学阵营,彰显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
南京理工稳居探花:军工智造铸就强国之盾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南京理工大学,此次以省内第三的排名延续军工特色优势。学校在智能装备、新材料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近三年获得国家科技奖12项,其掌握的含能材料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王泽山院士团队领衔的火炸药研究,使我国武器系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校企共建的“高端装备创新中心”已孵化23家高新技术企业,助推江苏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江苏大学第13:跨界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位居省内第13的江苏大学,展现出综合性大学的蓬勃活力。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智能农业装备”创新链,率先研发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等智能农机,服务全国30个粮食主产区。在医学领域,其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3‰,附属医院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基因检测中心。更联合宁德时代建设新能源研究院,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南工大跃升显锋芒:产教协同领跑绿色科技
南京工业大学以全国85名的成绩,将省内排名提升至第15位,显著领先第18名的南京邮电大学。学校聚焦双碳战略,其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膜分离技术,已应用于国内80%的煤化工企业,每年减少碳排放超千万吨。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欧阳平凯院士团队突破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瓶颈,使抗体药物生产成本降低60%。与中石化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更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江苏高校正以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路径构筑发展新高地。从南大的基础研究到东南的智能建造,从江南大学的食品工程到河海大学的水利遥感,各校在不同赛道形成“单点突破、多点开花”的生动格局。随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推进,这片高教沃土必将孕育出更多服务国家战略的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