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哥们儿姐们儿们,聊个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平时是不是老听人说,当年英国那架“海鹞”战斗机给咱们中国了,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捡到大宝贝了嘛?按理说,捡到这种好东西,不就该赶紧拆开了,琢磨琢磨,然后吭哧吭哧地“山寨”出来吗?
可奇怪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没见咱们搞出个“中国版海鹞”呢?是不是咱们当年“眼拙”,错过了什么航空工业的“弯道超车”?是不是觉得咱们放着“捷径”不走,非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这事儿啊,背后水可深着呢,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头啊,藏着咱们中国航空人一份清醒,一份远见,还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说白了,那架所谓的“宝贝海鹞”,拿到咱们手里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个完整的、能直接仿制的宝贝。它就是个空壳子,一个高仿的、比例一比一的飞机模型。发动机,没了。先进的航电系统,拆走了。就连那复杂的火控电脑,也给你卸得干干净净,一个螺丝都没剩。
你想想,你买了一辆顶配的豪华跑车,结果打开引擎盖,发现发动机没了,变速箱也没了,中控屏也没了,就剩个漂亮的壳子。这车你还能指望它上路飞驰吗?一个道理。
所以啊,当年那笔交易,根本就不是为了让咱们去“造飞机”,而是更多地出于一种“文物交换”的考虑。你可能不知道,咱们用了一架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二战古董拉-9战斗机去换的。英国那些收藏家,对苏联二战时期的战机特别感兴趣。咱们呢,也想看看西方国家垂直起降飞机的原理和结构,做个研究样本。这就像俩人互换邮票,各取所需,跟买卖军火是两回事。当时就有搞飞机的大佬说了,这东西就是个研究品,想靠它逆向仿制,门都没有。
再说,即便当时它是个完整的飞机,那玩意儿也真不行了。你别看“海鹞”名气大,那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设计,都老掉牙了。到了九十年代末,全球航空技术都快进入F-22、F-35那样的隐身时代了,它还慢吞吞的,和那些先进战机一比,简直就是个“龟速”。
它飞不远,载弹量也少得可怜,速度也慢。这要是真上了战场,那就是个活靶子啊。你想想,咱们好不容易造艘军舰,搭这么个“活靶子”上去,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这飞机性能,跟咱们当时自己搞的歼-10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弟弟。
而且啊,这飞机操作起来,简直要命。它那个垂直短距起降的能力确实独特,但你要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娇气”!它的“飞马”发动机,维护起来异常复杂,比伺候祖宗还难。每一个小零件,都要极其精细地保养,稍微不注意,就可能给你罢工。
垂直起降的时候,那个喷射的热流,能把跑道地面都烤焦,对甲板材料要求特别高。还得专门的地面设备来辅助,一套下来,简直烧钱没底。你想象一下,一架飞机起降,需要那么多的配套和特殊维护,那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咱们当时海军航空兵刚起步,哪有那么多钱和精力去折腾这种“奢侈品”啊?根本不划算,也不符合咱们的战略需求。
其实啊,咱们当时,眼光早就放得特别远了,根本没看上这种“小打小闹”。八十年代,咱们可能还想过搞个小航母,搭几架“海鹞”应急。但到了九十年代末,咱们早就想好了,要搞大航母,要用弹射起飞,要能装上歼-10那样的大型、高性能舰载机,这才叫“纵横四海”!
“海鹞”这种垂直起降方案,根本带不动咱们“走向深蓝”的梦想。它的航程、载重、滞空时间,一样都不够看。你指望它去远洋执行任务,那就是杯水车薪。咱们要的是能在大洋上站稳脚跟的“巨舰大机”,而不是停在近海,有点小麻烦就得返航的“小不点”。
所以,与其在一个空壳子身上浪费时间,咱们选择了更牛、更具有前瞻性的路子。咱们大手笔引进了“瓦良格”号航母的船体,这可是个真家伙,虽然没动力,但船体结构摆在那里。还有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T-10K-3,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先进技术样本。
这才是真刀真枪干大事!你知道吗,光是吃透“瓦良格”和那架苏-33原型机,就让咱们少走了多少弯路?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不是看着好看的空架子。有了这些真正的“基石”,咱们才有了后来的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还有那空中飞鲨歼-15!这些才是咱们海军走向远洋的真正底气。
不过啊,你说“海鹞”这事儿,一点用没有吗?那倒也不是。虽然咱们没去仿制,但咱们的工程师,可把那玩意儿拆了个底朝天。每一个零件,每一块板材,都仔细地测绘、研究。
它的气动布局是怎么回事?结构设计有什么特点?里面用了什么铝锂合金、钛合金这些先进材料?还有那个垂直起降的反应控制系统,原理是什么?这些东西,咱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研究透了。
你别小看这些基础研究,这可给咱们自己的飞机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很多技术和设计理念,咱们后来都用上了,或者说,给了咱们重要的启发。少走了不少弯路,也培养了一大批懂行、有经验的人才。你想想,这不就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料”吗?从别人的经验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咱们后续更宏大的项目储备了能量。
所以啊,回头看“海鹞”这事儿,哪是什么“错失良机”?这分明是咱们中国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看清了方向,做出了最明智、最有远见的战略选择!真正的强大,从来都不是盲目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而是要看得远,走得稳,坚定地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