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六记酸辣粉因产品发霉问题引发轩然大波,代工厂白家阿宽发布声明致歉并启动召回,而品牌方麻六记却仅在微博转发代工厂声明,至今未直接向消费者道歉。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食品行业代工模式下品牌方责任缺位的乱象——消费者为“网红品牌”支付溢价,却成了安全隐患的最终承担者。
一、代工厂“背锅”成惯例,品牌方岂能全身而退?
白家阿宽在声明中将问题归咎于“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但背后暴露的却是代工模式的系统性风险。作为麻六记的主要代工厂,白家阿宽此前已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投诉:2023年红油面皮菌落超标,2024年生产线卫生问题被约谈。品牌方在选择代工厂时,是否真正审核过其资质?生产过程中是否落实了监督责任?麻六记官网标榜的“18道匠心工序”,为何连最基本的灭菌环节都未能保障?
更值得追问的是,涉事批次生产于电商大促后的补货高峰期,代工厂为赶工期可能牺牲品控。但品牌方若只顾销量、不控质量,甚至通过压价倒逼代工厂降低成本,无异于默许“偷工减料”。事件发生后,麻六记的沉默与代工厂的“独家道歉”,恰似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蝉脱壳”。
二、危机公关严重失分,消费者权益岂容糊弄?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消费者有权要求十倍赔偿,但宁波李女士的孩子食用问题产品后腹泻,索赔医药费却遭拒。白家阿宽承诺的“全额退款+补偿”能否覆盖健康损害?品牌方至今未公开生产线监控,未说明整改措施,甚至连一句直接道歉都吝于给出。竞品嗨吃家、食族人搜索量上涨40%,正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麻六记直播间曾高调宣传“品质至上”,如今却对质量问题避而不谈。这种“代工厂犯错与我无关”的态度,不仅寒了消费者的心,更暴露了网红品牌“重营销轻品控”的通病。若连基本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再多的“情怀包装”也只是空中楼阁。
三、行业反思:代工不是遮羞布,品牌须扛终极责任
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代工模式绝非品牌方推卸责任的借口。从选择代工厂、制定生产标准到成品抽检,品牌方必须全程把控。消费者购买的是“麻六记”,而非“白家阿宽”,品牌溢价对应的理应是更高的责任担当。
建议麻六记立即采取三项行动:
直接向消费者致歉,公布涉事批次产品的全链路质检报告;彻查代工流程,公开整改方案,接受第三方监督;建立先行赔偿机制,对健康受损消费者承担医疗费用。
食品安全没有“甩锅”空间。品牌若继续躲在代工厂背后装无辜,终将被消费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