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1-19 23:19 点击次数:109

北交所打新怪象:一场“监守自肥”的财富盛宴,谁在买单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最近但凡聊起北交所打新,饭桌上的气氛就跟讨论小区门口新开的彩票站一样,充满了某种原始而朴素的暴富冲动。大家不再关心什么技术壁垒、商业模式,话题高度统一,就三个字:“能中吗?” 仿佛一夜之间,严肃的资本市场行为,退化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抽签式的“财富再分配”活动。而在这场喧嚣中,最靓的仔,莫过于那些新股的战略配售名单,尤其是当名单上赫然写着一堆“自己人”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你排队抢演唱会门票,结果发现主办方把前十排都留给了内部员工家属,还是打折的。

这事儿就特别有“草台班子”内味儿了。你想象一下,一个村子好不容易凑钱建了个戏台,请了个角儿来唱戏。按照规矩,前排的好位置得留给那些德高望重、能给戏班子带来长久资源的乡绅们,这叫“战略合作”。结果呢?村长招呼一声,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带着小板凳乌泱泱全坐满了最好的位置,美其名曰“核心团队激励”。外头真正懂戏、愿意花大价钱捧场的看客,只能站后头踮着脚瞅。你说这戏,还能唱得长久吗?现在北交所部分新股的战略配售,给人的观感就有点类似。本来“战略配售”这四个字,听着多拉风,带着一种“共谋大业”的神圣感,是用来引入能跟公司产生化学反应的长期主义者的,比如上下游的产业大佬、手握重金的国家队基金。结果现在,很多公司的战配名单一看,嚯,券商跟投拿一点,剩下的大头,直接被一个“员工资管计划”给包圆了。这哪是“引入战投”,这分明是“内部福利,定向分发”。

这种“监守自肥”式的操作,在历史上简直不要太多。咱们把时间往前拨个几百年,看看明朝那会儿的盐政。朝廷为了控制盐价、增加税收,搞了个“盐引”制度,相当于官方授权的贩盐许可证。理论上,这“盐引”应该给那些有实力、能保障供应的大盐商。但实际操作起来呢?但凡跟官府有点瓜葛的,谁家亲戚、哪个门生,都能想办法弄到几张“盐引”。他们自己不运盐,转手就把这“盐引”高价卖给真正想做生意的商人。这玩意儿就成了一种无风险的套利工具,一种赤裸裸的权力变现。你看,这和今天拿着“员工资管计划”去包圆稳赚不赔的战配份额,逻辑上是不是硬得可怕?都是利用规则的模糊地带,把一个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市场效率的制度工具,玩成了一小撮人的提款机。太阳底下,真没什么新鲜事,人性那点小九九,几百年来就没变过,换了个马甲继续在资本市场上演罢了。

驱动这一切的核心人性,其实就俩字:贪婪。但这种贪婪,又不是那种面目狰狞、青面獠牙的贪,而是一种“不拿白不拿”的、带着点小聪明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机会主义式贪婪”。当一个市场,打新变成了一件几乎没有风险、收益率动辄百分之几百的“送钱”活动时,任何关于“长期价值”、“产业协同”的宏大叙事都显得特别苍白。这就好比你跟一个饿了三天的人讲健康饮食金字塔,他脑子里想的只有眼前那盘冒着热气的红烧肉。在确定性的暴利面前,道德和理想,都得往后稍稍。北交所的崛起,恰好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完美的“红烧肉”场景。市场小、盘子轻,加上政策呵护,新股上市首日稍微来点资金就能飞天了,赚钱效应直接拉满。这时候,你跟上市公司高管说,要把宝贵的战配份额分给外人,一起建设美好未来。人家心里想的可能是:这泼天的富贵,凭啥不先紧着自己人?兄弟们辛辛苦苦把公司干上市,临门一脚分果果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先犒劳一下自己人吗?这个逻辑,在小圈子里,不仅不违和,甚至还显得特别“有人情味”。

但我们把这个事,放到一个更宏大的“社会经济模型”里看,就有点令人脊背发凉了。这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套利”对“价值创造”的驱逐。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奖励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价值,买入并持有,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优化,把蛋糕做大,回报股东。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但当“打新稳赚”成为共识,尤其是当“内部人打新”成为捷径时,市场的激励机制就扭曲了。大家比的不再是谁的研究更深、谁的眼光更准,而是谁更靠近权力的核心,谁能拿到那张稳赚不赔的“门票”。资本开始脱实向虚,从价值发现的游戏,变成了分配资格的游戏。长此以往,最优秀的资金和人才,都会被吸引到这个“分蛋糕”的环节里来,而不是去做那个辛苦的“做蛋糕”的人。这种模式,我们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见过,在各种特许经营权的领域也见过。它的短期效应是造富神话,长期效应则是社会活力的蚕食和阶层固化的加剧。

这里就得抛出一个反直觉的“冷知识炸弹”了:很多时候,一个新兴市场的“制度红利”,本质上是一种“监管滞后税”。什么意思?就是因为市场发展太快,规则的颗粒度还很粗糙,跟不上现实的骚操作,这就给“聪明人”留下了大量的套利空间。你以为你赚的是市场的钱,其实你赚的是规则还没来得及打补丁的钱。今天员工战配这个事,就是典型的“监管滞后税”。规则说员工可以参与,但没说你们可以占这么大比例,把别人都挤出去;规则给了锁定期,但没考虑到赚钱效应这么猛,一年锁定期之后大家会不会集体套现跑路。这就像法律规定不能闯红灯,但没规定你不能在绿灯亮起的前0.01秒就冲出去。等到所有人都开始抢跑,交警就得出来装新的摄像头,规定必须等绿灯亮一秒后才能动。北交所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争议四起,舆论哗然,其实就是市场在倒逼“交警”赶紧升级系统、打上补丁。所以,那些现在靠着这个漏洞赚得盆满钵满的,其实是在提前预支未来的监管成本。

说到底,这又回到了我们股民最熟悉的那个母题:平常心。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喝不着,心里肯定不平衡。但换个角度想,这种几乎没有风险的暴利游戏,它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性产物。就像青春期的痘痘,看着闹心,但你知道它迟早会消的。真正成熟的投资,赚的永远是认知的钱,是承担风险的钱。指望靠钻规则的空子、靠内部消息实现财富自由,这不叫投资,这叫赌博,而且还是在一个很快就要被掀桌子的赌局里玩。所以,与其去羡慕那些拿到“内部票”的人,不如花点时间想想,当潮水退去,当所有新股都开始破发,当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时,谁还在裸泳,谁又能真正靠着对产业的理解活下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后排踮着脚看戏的普通人来说,看清这场“草台班子”大戏的本质,守好自己的钱包,别跟着瞎起哄冲进去接盘,可能才是最实在的。毕竟,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所有人都唾手可得的财富盛宴,最后买单的,往往都是最后冲进来的那一批人。

这世上的事,大多如此,看着是个技术问题,聊深了是个经济问题,再往下挖,其实就是个人性问题。而人性这玩意儿,就像地心引力,你没法消灭它,只能学着去适应它。想在资本市场里活得久一点,大概就得学会在一堆吹牛批和画大饼的喧嚣里,保持一种“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的淡定。毕竟,靠内幕消息赚来的钱,迟早会凭实力亏回去的,这话我信。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